在2月19日晚播出的《新闻1+1》节目中,白岩松时隔14天再次连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
14天前,王辰就武汉的疫情形势进行了非常权威的解读,信息量很大。14天过去了,武汉到底有多少病人,摸排出来了吗?床位现在够不够?治疗上是否有新的突破?针对武汉的疫情,王辰再次进行解答,信息量很大。
武汉病人数已摸排九成以上
Q1:14天过去了,感到高兴的变化是什么?
王辰:由于床位的增加,应收尽收的战略目标正在一步一步实现。
Q2:担心的是什么?
王辰:病人收治比较晚,收治之前可能已经传染他人。这个问题不解决,不利于控制疫情传播。除了应收尽收,应收早收很关键。
Q3:武汉到底有多少病人?摸排出来了吗?
王辰:摸排很重要,目前已经摸排九成以上。具体有多少病人还不太清楚,而每天确诊的病例是实实在在的。
Q4:武汉床位供给够了吗?
王辰:我觉得现在床位的问题很大幅度解决了。方舱医院到20日将有3万张床位,其他定点医院也达到2万张左右。但现在的问题是,这些床位是不是能够及时用上。比如现在收治病人的时间还相对较长,需要尽早收治。这需要规范流程,而这个流程或许还需要摸索。
Q5:武汉危重症病人占病人的比重降到18%,什么原因?
王辰:最主要的原因是收治的病人总量多了,分母变大了。
新药新疗法还在初级探索阶段
Q6:现在可利用的手段和药物是否明显增多?
王辰:有所增多,但还在探索阶段。因为这个病是一个新出现的疾病,我们对它的规律还不了解,此前是基于过去的一些经验制订的一些治疗方法。随着对病情规律的认识,我们的治疗针对性越来越强、越来越规范了,但我们的认识还非常粗浅,包括对新药、新疗法的探索都还在初级阶段。
大家知道医学是非常复杂的,对于一个新药和新疗法绝对不是简单能够一蹴而就的。在这个时候,我们既要有急迫的心情,感受到病人急迫的需要,同时要有非常清晰的头脑、非常稳健的行动,这样才能推动科学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我要特别提示的就是一定要尊重科学程序。
Q7:方舱医院轻症转成重症的比例高吗?
王辰:我做了一个调研,这个比例在2%—5%左右。这个或许也跟方舱医院里有一些存量、病人发病时间比较长有一定关系。另外,在方舱医院有效规范的治疗之下,一旦有重症病人,会及时转到正规医院去,流程比从家里转运病人要通畅很多,能够帮助病人得到规范及时的治疗。
Q8:方舱医院里的广场舞是否有积极作用?
王辰:方舱医院病人大多是轻症病人,从体力上、心态上都能够进行一些社会活动和交往。方舱医院里组织一些人文活动,对于舒缓病人的紧张情绪、提高生活状态和质量是非常有帮助的,对病情也有帮助。
无症状感染者靠核酸检测判断
Q9:钟南山说武汉还存在人传人。在武汉阻断人传人还需要做什么?
王辰:这个病能够人传人,是由病毒的生物学规律决定的。阻断人传人,就要让它不具备人传人的条件,也就是说把传染源隔离起来,把传播途径切断。这也是我们过去采取一系列措施,比如封闭小区、收治和隔离患者等的原因,用这些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Q10:无症状感染者怎么发现?怎么治疗?
王辰:对无症状感染者的判断主要是靠核酸检测,以后还会有抗原检测、抗体检测,这些检测方法是甄别无症状感染者有效的手段。新冠病毒或许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针对它所反映出来的生物学特点,我们随着认识加深,会对应制订一些医学上的防范和诊断治疗方法,并做出相应的安排和预防。
Q11:第六版诊疗方案中明确提到了气溶胶传播,如何防范?
王辰:气溶胶是在一定空间内传播,所以通风至关重要,人和人之间不要太密集,保持一定的距离至关重要。另外,跟风向的上下风口也有关系。
Q12:拐点来了吗?
王辰:我们感觉到现在发病的趋势在放缓。总的来说,拐点是否到来取决于如何定义拐点,一定要基于疾病本身的规律,基于这个规律之上我们所采取的社会动员和一系列防控、干预措施的综合影响。拐点是一个因变量,我们控制好它的若干自变量才是重要的。
患者痊愈后肺部能完全恢复吗
Q13:新冠病毒可能跟我们长期共存吗?
王辰:新冠肺炎与SARS不同,SARS传播性和致病性都很强,很快把宿主杀死然后病毒自身也不容易存活。而新冠肺炎有可能转成慢性疾病,像流感一样与人类共存。对此我们从临床诊治和生产生活防范方面都要做好相应的准备。
Q14:病人痊愈之后,损伤的肺部能完全恢复吗?
王辰:我们有限的观察提示它能恢复,甚至完全恢复,但这还有待更进一步、更长期的观察,大家不必过于担心。
据央视新闻
★相关新闻
中央指导组医疗救治组专家就新冠肺炎重症救治召开新闻发布会
传染性极强 救治难度比SARS大
但病亡率低于SARS
新冠肺炎重症治疗进展牵动人心。2月19日晚,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二科主任医师蒋荣猛、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控科主任吴安华等3位中央指导组医疗救治组专家,就新冠肺炎重症救治召开新闻发布会,他们一致认为:新冠病毒传染性极强,救治难度比SARS大,但病亡率低于SARS。
新冠病毒会攻击多个器官
童朝晖于1月18日到武汉,通过这一个月的一线救治经历,他从患者年龄、发病进展、受累器官等方面,将新冠病毒与SARS进行了对比。
与SARS患者群体主要是中青年不同,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以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主,这部分人群多有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在发病进程上,新冠肺炎患者病情进展更快,缺氧发展很明显,如果控制不好很快会发展到呼吸衰竭。
此外,和SARS患者受累器官集中在肺部不同,新冠病毒除了攻击肺部,还会攻击心脏、肾脏、肠道等多个器官,造成多器官衰竭。正因如此,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难度比SARS患者大。
专家组提出要密切关注轻度、普通型患者的病情变化,比如心率、血压、血氧等指标。将治疗端口前移,可提高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病亡率将得到有效控制
《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诊疗与管理共识》中提到,危重症患者符合一定指征后,需要使用ECMO(体外膜肺设备)。那么,目前该设备是否够用?
童朝晖介绍:“中南医院、金银潭医院和肺科医院是最早收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3家医院,目前为止有20例左右的患者使用了ECMO。”他解释,体外膜肺设备是一种生命支持手段,不是治疗手段,不是所有危重症患者都需要用到体外膜肺。
尽管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难度比SARS高,但相比SARS高达10%的病亡率,新冠肺炎病亡率低很多。
此外,同济中法新城院区、同济光谷院区、武大人民医院东院区、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也被列为重症、危重症患者收治医院。在患者是否能得到同质医疗救治水平问题上,专家们表示不用担心。现在全国专家团队驰援武汉,整建制承包ICU病区,国家级专业团队巡视、巡诊,多学科会诊、死亡病例讨论等措施,重症患者的病亡率将会得到有效控制。
无需对气溶胶传播过于恐慌
对于市民关心的气溶胶传播问题,蒋荣猛作了解释。“气溶胶传播有两个限定:第一是密闭空间,第二是高浓度。” 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被感染的可能。医院病房,尤其是ICU是高危区域,但威胁的主要是医护人员,普通人并不太容易接触到。
“公众无需对气溶胶传播过于恐慌。”蒋荣猛提醒,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多消毒仍然是最佳的预防措施。在家里可注意多通风,通风可吹散飘浮在空气中的病毒颗粒,降低浓度。 据武汉发布 央视新闻
了解更多请登陆 一用一备控制箱 http://www.bidadk.com/yiyongyibeikongzhixiang/201.html
了解更多请登陆 临时配电箱 http://www.bidadk.com/peidianxiang/155.html
了解更多请登陆 光伏并网柜 http://www.bidadk.com/bingwanggui/164.html
了解更多请登陆 威图柜 http://www.bidadk.com/weitugui/210.html
了解更多请登陆 GGD固定式开关柜 http://www.bidadk.com/GGDpeidiangui/205.html
了解更多请登陆 光伏并网柜 http://www.bidadk.com/bingwanggui/164.html
了解更多请登陆 威图柜 http://www.bidadk.com/weitugui/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