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火了。有个镜头感动了很多人——
开国大典前夕,黄渤饰演的林治远徒手爬上了20多米高的旗杆,维修设备,确保了大典当天天安门前第一面五星红旗在电力的驱动下顺利地冉冉升起。

都说艺术源于生活,这话一点不假。影片中黄渤登杆使用的工具也是有原型的。
只不过,中国工人当时自主创新发明这个工具的时候,也没想到,它的出现造就了一段传奇,至今无可替代。
它就是大名鼎鼎的脚扣,也叫登杆“铁鞋”。

很长时间登电杆只能使用三角板
据供电退休老员工回忆,1960年以前,全国电力线路工人攀爬水泥电杆时,普遍使用的工具叫三角板,由粗麻绳和矩形木板组成。

在登杆作业时,人站在三角板上,自身重力会加大绳索与水泥杆之间的摩擦力,达到固定吊板的效果。向上攀爬时,两块吊板需要相互倒替,不仅费力耗时,不够灵活,而且非常危险。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从十几米高的水泥杆上摔下来。

虽然三角板存在很多缺陷,但当时没有更好的替代工具,电力工人们只能冒险使用三角板从事着繁重、危险的登杆作业。
20出头的年轻人发明世界第一双“铁鞋”
这一切引起了当时鲁中供电局博山供电所(国网淄博供电公司的前身)一个年轻人的注意。
他叫张克京,当年20出头,是博山供电所检修班的一名员工。

“能不能做一种东西,穿在脚上,就像走路一样,一步一步地往上登?”从小就爱琢磨、捣鼓的张克京把“捣鼓”的目标瞄准了登水泥电杆的工具。
当时,全国发起了以机械化、半机械化和自动化、半自动化为中心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淄博供电所成立创新工作站,鼓励职工创新。这给了张克京一展身手的机会。得到了单位的支持,张克京开始按照自己的想法,尝试着去做世界上第一双用来登水泥杆的“铁鞋”。
张克京回忆说,当时做的时候就想着用圆钢,把它变成方的,烧红了拉到一定弯度,然后就是能伸缩。然而,在没有任何参考的情况下,让一件生产工具从无到有,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那个年代,各种工具、材料都很匮乏,张克京就只能用土办法,锤子砸、用火烧、慢慢磨。他经历了近一年的时间,一锤一锤,用双手打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双可以用来攀爬水泥电杆的“铁鞋”。从10公分到50公分粗细的电杆,“铁鞋”都能胜任并伸缩自如。
在淄博供电公司档案馆保存的一份1960年4月27日会议纪要里,有这样的记载:“登杆铁鞋多年理想,现在博山工区学员张克京试制成功。”

那年,张克京24岁。
为“铁鞋”减重做了22次试验
可是,“铁鞋”是由实心钢制成的,一只鞋就6斤多沉,穿在脚上非常累。当年试穿的工友回忆道,力量全在脚腕上,爬杆上挑时,有些挑不动,脚被磨得太疼了。

怎么改进呢?俗话说,不疯魔不成活。张克京把自己所有的时间、精力、智慧都用在了这双“铁鞋”的改进上。
后来,张克京把“铁鞋”的材料从实心钢换成了无缝空心钢管,并将工艺复杂、用处不大的设计简单化,既减轻了铁鞋的重量,又节省了制作成本和工时。

▲如今80多岁的张克京和他发明的“铁鞋”
但是,这双全新的“铁鞋”又出现了受力变形的问题,存在安全隐患。这比单纯的沉重,更让工友们无法接受。如何才能让铁鞋又轻,强度又大呢?
最后经过钢工老师傅的点拨,张克京终于攻克了铁鞋改进的难题。这前后,他做了22次试验,将“铁鞋”的重量由6.5公斤减至3.5公斤。

穿上这样的“铁鞋”,工人几十秒就能爬到一根20米高的水泥电杆杆顶。
很快,“铁鞋”凭借着轻快、便捷、省力、省时和安全可靠的优点,被全国电力工人广泛接受,成为登杆作业不可缺少的工具。

一晃近60年,直到今天,“铁鞋”的作用仍然无可替代。无数电力、通讯、市政等行业的工人,仍然在借助“铁鞋”攀登高杆。
“铁鞋”也早已走出了山东,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各地,成就了一个中国创造的传奇。
在这个传奇里,传承的不仅是中国发明,更是中国精神。
向大国工匠们致敬!
了解更多请登陆 配电柜 http://www.bidadk.com/
更多精彩请登录 http://xuqinliangzhongchang.bidadk.com
更多精彩请登录 http://huishui.bidadk.com
更多精彩请登录 http://dehong.bidadk.com
更多精彩请登录 http://shishou.bidadk.com
更多精彩请登录 http://haishu.bidadk.com
更多精彩请登录 http://ningming.bidad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