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这,就是国家电网的绿色省级电网

2020-02-22 13:34:39浏览:0评论:0 来源:电控网   
核心摘要:从大秦东出到西出河西走廊封狼居胥,从汉唐辉煌到宋元明清的日趋衰落,从一路向西的开放包容到海洋时代的内陆封闭,甘肃以绝佳的
                    从大秦东出到西出河西走廊封狼居胥,从汉唐辉煌到宋元明清的日趋衰落,从一路向西的开放包容到海洋时代的内陆封闭,甘肃以绝佳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是中国西部地区天然的“心脏”,也是中国西部战略安全的枢纽。
近年来,甘肃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让甘肃有了链接全球化时代的契机与路径。崭新的科技发展、商业贸易与文化传承正在引领甘肃践行变革之路。
省公司名片
? 名称: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 办公地点:兰州
? 最高负荷:1862.49万千瓦
? 最高年售电量:879.31亿千瓦时
? 最早有电时间:1909年6月,兰州
成长历程
看看这里的电网——

▼夜色下的中山桥和白塔山 (李婉娜)
▼高耸云间的铁塔(刘晓亮)
经济社会发展,电力必须先行。

70年来,从黄土高原到河西走廊,从陇南山地到青藏高原,甘肃电力始终站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积极探索创新、砥砺奋进,在西北内陆的广袤大地上谱写出一曲曲惊天动地的电力赞歌。尤其是甘肃地区丰富的风、光资源,让这里走出了一条属于清洁能源发展的崭新道路。但是这条路曲折且漫长……
▼希望之光(秦铁飞)
1969~1998

甘肃330千伏电网主网架形成
甘肃电网第一个、也是全国第一个330千伏输变电工程——刘家峡—天水—关中输变电工程建成,是刘家峡水电站送出的国家工程。

那是1969年,刘天关输电工程贯通陕西、甘肃、青海三省,为刘家峡水电站的电力送出作出了重要贡献。
▼全国首条330千伏输电线路
改革开放的春风,为甘肃电网建设注入了活力。1979年,甘肃电网建设者以惊人的勇气,走出黄土高原,承担了中国第一个500千伏工程——平顶山—武昌输电线路工程160千米的施工任务。

在施工中,甘肃电网建设者顶住压力,实行了当时称作“联产经济责任承包制”的经营管理办法,按每公里计算成本、利润和提取奖金,并将施工任务落实到班组和个人。一年下来,他们不但提前安全优质完成了施工任务,而且工程赢利160多万元。
在以后的20多年里,甘肃电网的建设者们不但走遍全国,而且走向世界,先后承担了伊拉克、伊朗、孟加拉国、巴基斯坦、越南等国的输电线路工程施工。
▼秦安330千伏变电站鸟瞰
2005

750千伏输变电工程为特高压探路
2003年,西北地区第一个、也是我国第一个750千伏输变电示范工程——西北750千伏官亭—兰州东输变电示范工程在甘肃开工建设。
这是一次划时代的开局。
中国第一个750千伏输变电示范工程的建成投运,拉开了共和国电网建设大提速的序幕,奏响了共和国电网迈向特高压时代的序曲。
▼中国第一个750千伏输变电工程组图 秦铁飞摄
全长约141千米的750千伏输变电示范工程横跨甘肃、青海两省,全线海拔高度1830米至2880米。线路走径地质复杂,干旱少雨,植被稀少,自然条件恶劣。即便是在这样的施工环境中,中标施工的山东送变电、辽宁送变电、湖南送变电、陕西送变电、甘肃送变电、宁夏送变电、青海送变电等施工单位依旧斗志昂扬,以“敢争天下先”的智慧和勇气创造着线路施工的佳绩。
▼全国首座750千伏变电站——兰州东变电站全景
在750千伏示范工程施工建设中,国网甘肃电力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和世界第一的施工纪录,为1000千伏特高压输变电工程的建设,也为甘肃电网从750千伏到1100千伏电压等级的升级转变积累了经验、起到了示范。

从此以后,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在西北开始大规模建设。2009年,西北—新疆电网联网工程的关键工程——河西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工。这是国家支持西部大开发23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之一,工程投资和施工难度之大、建设周期之短、任务之重,在甘肃电网建设史上都是第一次。
▼全国首条750千伏线路——750千伏官亭—兰州线放线施工现场
在河西地区恶劣的地理地质和气候环境条件下,甘肃电网建设者们采取创新施工措施,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复杂的河西750千伏工程的施工,架设输电线路1000多公里,安装主变压器容量630万千伏安,被誉为“河西750速度”。

如今,在甘肃千里河西走廊上已经建成了两条750千伏电力输送大通道,第三条750千伏第三回线加强工程西段也已于2019年9月18日建成投运。
2007

从750千伏电网到1100千伏电网
说到甘肃,很多人都会想到“陆上三峡”这个词。
作为全国清洁能源较为丰富的省区之一,甘肃的风能资源理论储量为2.37亿千瓦,居全国第五位。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河西走廊和部分山口地区,占全省总面积的39%。而且河西地区日照时间长、强度高,光热资源也十分丰富,在国家能源战略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 

▼河西风电 (卢建华)
2009年,国家正式批准河西酒泉地区建设国家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拉开了甘肃省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序幕。2010年,甘肃风电装机容量仅有145万千瓦。2012年,甘肃已有并网风电场41座,装机容量570.16万千瓦。2016年年底,甘肃电网风电并网1277万千瓦、光伏并网686万千瓦,位列全国第三,新能源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比例超过40%。
经过“十二五”、“十三五”期间的快速发展,甘肃目前已建成并网风电装机容量1282万千瓦、光电装机804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已达全省电力装机的41%,新能源发电量占全省发电量的21%。
新能源的超常规发展也给消纳带来了压力。好在,同一时期,甘肃电网也获得较快发展。
▼750千伏金酒线接地放电试验    
2006年之后,在建设特高压工程的同时,国家电网公司在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加大投资力度、大规模建设750千伏和特高压输变电工程。
750千伏新疆与西北联网第一、第二通道工程,±800千伏新疆哈密南—河南郑州直流输变电工程,±800千伏甘肃酒泉—湖南韶山直流输变电工程先后建成。在建设者和管理者们的共同努力下,这三项工程获得中国电力行业优质工程奖和国家优质工程金、银奖。桥湾750千伏变电站工程获得中国电力行业优质工程奖、国家优质工程奖。
▼±800千伏酒湖线甘肃河西段(张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酒湖特高压工程。该工程是我国首个大规模打捆新能源电力远距离外送的特高压直流工程。它的建成投运,构建起“西电东送”大动脉,有效缓解了华中地区电力供需矛盾,实现甘肃风电、煤电的大规模开发、打捆外送和大范围优化配置,推动甘肃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工程也极大缓解了甘肃新能源窝电受困局面,带动了甘肃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推动了河西新能源基地发展壮大,为甘肃能源大省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甘肃省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志在高远  (张力)

2016年,±1100千伏昌吉—古泉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甘肃段开工,这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为先进的特高压输变电工程。

▼±1100千伏吉泉线施工现场(张维平)
国网甘肃电力负责甘肃境内964.98千米的工程建设管理。两年来,甘肃段与全线路同步安全优质高效建成,成为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输电技术领域持续创新的重要里程碑工程。

甘肃是电网迅猛发展的一片热土,每一次电网电压等级的升级转变,都会给经济社会、工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变化,为智慧城市和智慧生活输送更加充足的绿色清洁电能。
2019
泛在电力物联网下的甘肃蝶变
2019年9月6日,国网甘肃电力与中国电信甘肃公司战略合作及IDC资源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举行。经过5个多月的磋商,两家公司最终携手将项目从方案阶段转入了建设实施阶段,这是双方关于IDC机房资源合作共赢的商业模式取得实质性推进的标志,同时也是国网甘肃电力泛在电力物联网对外业务迈出的关键一步。
▼国网甘肃电力与中国电信甘肃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早在3月15日,国网甘肃电力就组织17个业务部门及6家基层单位召开电力物联网建设工作方案讨论会,正式启动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

现今,甘肃电力泛在电力物联网在促进能源消纳方面,提高全维度多业态大数据分析能力,建设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平台、市场化交易平台和省内现货平台,实现新能源数据采集率100%和100%集中式新能源场站省间交易,新能源利用率达到95%以上,努力走出一条有甘肃特色的泛在电力物联网助推新能源消纳的新路子。
在智慧能源综合服务方面,整合甘肃智能园区在线监测系统和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等资源,构建智慧综合能源服务平台,通过为政府机构、企业客户、能源服务商及产业链上下游等提供专业化服务,努力探索一种具有甘肃特色的能源综合服务业绩增长新模式。
在新业务模式创新方面,积极吸引系统内外资本,培育“核心+枢纽+边缘”云数据中心产业,探索“多站融合”商业运营模式,加快从“输送电力”向“输送数据、输送计算”转变,促进新能源就近消纳,打造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和运营的典范。
▼兰州新区智慧城市运营中心
名称变迁

1949年8月,兰州、天水等地相继解放,人民解放军军管会派代表分别接管了当时的天水电厂和兰州电厂。两家电厂当时隶属军管会企业处。

1956年7月,以兰州电厂为基础成立兰州电业局,隶属西北电管局。
1958年2月,撤销西北电管局,成立甘肃省电业局,隶属省政府。
1958年6月,更名为甘肃省电力工业局。
1962年6月,西北电管局再次成立,甘肃省电力工业局撤销。
1970年6月,甘肃省电业局与省水利厅合并,成立甘肃省水利电力局。
1978年4月,水利、电力分设,成立甘肃省电力工业局。
1990年2月,成立甘肃省电力公司,与甘肃省电力工业局一套机构、两块牌子。
1997年国家电力公司成立后,甘肃省电力公司被界定为国家电力公司所属西北电力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属国有全资公司。
2002年,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厂网分开。甘肃省电力公司成为国家电网公司直属企业。
2017年,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完成公司制改制。
成长故事

邓小平在刘家峡

1966年4月19日。
晴空万里,风传佳音。
这是黄河上游刘家峡水电建设工地上一个喜庆的日子。
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乘坐专列视察刘家峡水电站。
▼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视察刘家峡水电站建设工地
邓小平等首先到“红专楼”参观了刘家峡水力发电站展览室。在电站模型前,时任刘家峡水力发电工程局局长兼党委书记的刘书田(后任水利部副部长)介绍了刘家峡水电站工程概况。邓小平听后高兴地说:“工程真伟大!”
▼在建的刘家峡水电厂大坝
随后,邓小平等前往电站建设工地参观视察。三月的刘家峡峡谷寒气袭人。万余名电站建设者身着棉衣,脚踏冰雪,挥锹轮镐,开山斩水,风餐露宿,忘我劳动。邓小平同志不顾天气寒冷,身穿灰色大衣,头戴安全帽,健步走到上游围堰,观看了基坑开挖、混凝土浇筑和电站厂房位置,不时询问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工地生活情况。

邓小平视察刘家峡,给许多建设者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1966年4月20日,邓小平同志离开工地的第二天,刘家峡水利枢纽混凝土开盘浇筑。
“750”速度
伟大的时代总有一批光荣的缔造者。

第一个“750”成就了共和国电力人多年的梦想。在工程建设中,涌现出很多感人的事迹。    
▼世界首座750千伏超高压变电站——兰州东变电站 舒红艳摄
2005年5月中旬,在甘肃永靖县境内的一个750千伏工程立塔现场,一位30岁出头的施工队长介绍说:“我们早上6点多起来,吃了早饭翻山来到工地就是8点,中午休息一个小时,一口气干到天黑,回到驻点夜里10点吃晚饭。当写完施工日志和一些资料卡片时已很晚了。”

他叫陈永全,黝黑的脸庞在火红的安全帽、工作服的映衬下,刹那间变得很瘦很瘦,含着哨子的嘴唇在烈日的暴晒下裂开了口子。
那天,通向这基塔的施工便道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连日的暴晒使路面的黄土埋过了脚踝,在3米宽、崎岖不平的山路旁边,山崖深逾百米。在这个汽车不能开进的地方,送电工人们踏着黄土攀上了高高的山梁,一丝不苟地吊装铁塔横担。哨子声、绞磨声此起彼伏,施工队长手中的指挥旗成了现场跳动的音符。

2个小时的山路,一天来回就是4个多小时,何况这里是高海拔的山区。送电工人天天都是这样汗流浃背地爬山进现场,在荒山野岭一干就是十几个钟头。
▼全国第一个750千伏兰州东变电站GIS组合电气开关吊装 花明池摄
 “750”工程的建设者艰苦奋斗、忘我工作、勇攀高峰的壮举永载中国电力史册。

中国的第一条330千伏线路从开工到建成用了5年时间,第一条500千伏线路用了3年时间,而第一条750千伏线路从开工到投产,仅用了2年时间。亚洲某国建设第一条750千伏线路整整用了11年。
为了4户村民的光明
2009年,久居大山深处的金洞乡立渠村蟠桃组4户18位村民还与煤油灯相伴……

电,成为蟠桃组村民心头的期盼。
2009年3月中旬,两当县电力局将这18位村民列入该县大电网延伸户户通电工程项目中。当接到施工通知后,整个蟠桃组村民沸腾了,村民们欣喜万分。由于劳力较少,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有的找来邻村亲戚好友,有的召回在外打工的儿女,集中所有车辆,为施工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为了让无电户早日见到光明,两当县电力局全局职工除在局里值班的外,不分男女老少,全部奋战到施工一线。他们起早贪黑,顶烈日、战酷暑,饿了啃一口干馍,渴了喝一口凉水。大家拧成一股绳,充分发扬拼搏奉献精神,加班加点钻荆棘、攀悬崖,硬是将一根根电杆架上山梁,让银线飞越深山老林。经过一个多星期的艰苦奋战,蟠桃组的户户通电工程终于完成了。蟠桃组无电的历史被彻底改变了。
▼兰州全貌来源:电网头条
感谢:国网甘肃电力
供稿:韩婷 杨春生 师维艺
责编:吴黎

了解更多请登陆 配电柜 http://www.bidadk.com/


更多精彩请登录 http://shanyang.bidadk.com
更多精彩请登录 http://gaoshibeizhen.bidadk.com
更多精彩请登录 http://yuci.bidadk.com
更多精彩请登录 http://hailun.bidadk.com
更多精彩请登录 http://xiangcheng1.bidadk.com
更多精彩请登录 http://luanchuan.bidadk.com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肃宁县户外不锈钢配电箱

上一篇:

易瓦特与国网冀北技能培训中心(保定电院)携手开启电力无人机培训新模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